首先,对两个多钟头的时长表示好评,对我而言这类悬疑类题材电影,没有多而细致的细节描述是没有灵魂的,当然这就需要注入更多的篇幅来提高影片的情节饱满度和代入感,再加上本身走的是怀旧路线,精致而具有年代感的纽约风格以及人物特殊的性格状态,说实话远远超过了剧情本身对我的吸引程度,毕竟剧情如果不够新颖突出很容易受到片幅的拉长而降低追求紧凑式快节奏观影类型观众的心理预期
影片主线围绕着布鲁克林的城市改造与房屋拆迁大时代背景,通篇看来其实我没有看清改造拆迁所涉及的暗箱操作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反倒是看到了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当然这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嘻嘻
比起如此恢弘浩大时代主线,我被主角塑造的一个知恩图报,善于思考以及怪病风趣的侦探形象深深吸引。相比于大刀阔斧的政治家,他显得渺小却又如此的耀眼,主角得的病就如同多重人格,从开头揪毛衣线头这种小细节开始,他的行为与周围的正常人格格不入,控制不住说怪话,触摸别人一定是三次,忍不住说出内心真实想法,主角将这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就是我隔着都替他感到尴尬
我想他最终能够解开这个谜题与他患的这个病密切相关,正是这个病让他具有更加细腻的情感,也让他拥有比常人更优秀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从这个怪咖的角度进入这部影片,会发现和他联系的任何事物比起案子的真相更加地扑朔迷离,慢下心来感受影片中的每一个动作细节以及环境描绘,这才是这部电影最佳的打开方式